花東縱谷.JPG

七月仲夏,我在花蓮富里
這天,我跟著「揪巴士」來去縱谷住一晚
旅行,在花東縱谷之間,悠悠轉轉
讓縱谷間流轉的風伴我同行,療癒了旅人的心~

 

富里鄉在花東縱谷的中間
鄉境的西側是高聳入雲的中央山脊,東邊有娟秀的海岸山脈
中間則是沖積扇上無際的悠悠稻田
山巒與農地相映成趣

 

這裡有好多你我都未發現的景點與玩趣
花東縱谷該怎麼玩?不知道的話
找「揪巴士」吧!

(相關遊程內容詳見 揪巴士「來去縱谷住一晚!!尋找夜空中最亮的星 | 花蓮.富里玉里」 網頁說明)

 

明里十三號菜包體驗
老菸樓風華再現

Hline.png

 

「明里村」,舊名里行

位於富里鄉境之西
背倚中央山脈,面秀姑巒溪
是富里全鄉最小,人口最少的一個村落
這個小而美的村落,一直是平埔與客家族群世居在此

 

「明里十三號驢行」民宿位於中央山脈山腳下
民宿矗立在綠色田野中央
原來的一整排老農舍重新修整為民宿

明里十三號驢行_131523.jpg
而村內僅存、保存完好且別具特色的菸樓
現在則規劃為民宿公共空間、餐廳與體驗教室

明里十三號驢行_114517.jpg

今天的「客家菜包體驗課程」
是由民宿周媽媽負責教大家包菜包

明里十三號驢行_112951.jpg

一般的菜包都是加水揉製菜包的外皮
但這裡的菜包可沒那麼簡單
完全以豆漿來代替水,是營養滿分的「豆漿菜包」來著!
豆漿也是用自產有機黃豆磨成的豆漿喔!

明里13號菜包體驗DIY_111142.jpg

富里鄉出好米,民宿特別挑選小農栽種的糯米
以及在地生產的緞木香菇、蘿蔔、蝦米做為客家菜包的內餡食材
再以民宿旁種植的老欉柚子葉做為菜包的襯底

明里13號菜包體驗DIY_112124.jpg

周媽媽包的菜包成型非常漂亮
塞進滿滿的料,捏抓出直挺的屋脊
不用一分鐘就是渾圓飽滿的客家菜包

明里13號菜包體驗DIY_2885.jpg

光是幾十年的專業主婦資歷
我們這群ㄚ頭們當然無法與她比擬
包出來的菜包各有姿態,毫無標準可言
但能做做樣子拍拍照便已滿足XD

明里13號菜包體驗DIY.jpg

等待菜包蒸好之際,周媽媽的女兒,也是民宿的主人妤潔
先帶領我們導覽菸樓及明里村的種菸歷史
明里村的菸樓,建於1967年
是屋頂設有斜背通風口的大阪式菸樓建築

明里13號菸樓_110217.jpg

明里村從日治時代(1905年)開始種菸
全村有70年的菸草產業歷史

 

種菸,本是明里村的重要產業
隨著製菸產業的没落,紛紛離菸轉作水稻
由菸田變成水田,只剩村內幾幢菸樓見證當時的輝煌歲月

 

菸樓裡,完整保留了正中央的燻菸室
以前就是將菸草穿洞綁牢於竹竿上,吊掛在樓層架上
底下焚燒柴火,日以繼夜不間斷地烘烤十天
菸草是一年一收,到了烘菸的時節
整個村子都瀰漫著菸草的氣味

菸草文物.jpg

民宿很有心地收藏許多耆老們留下的菸草產業舊工具及文物
儼然就是一個小型博物館
也為當年的菸業風華留下可追思的歷史證據

明里十三號驢行室內.jpg

午餐就在明里十三號享用農家風味餐
品嚐當地特有的好味道

 

富里不愧是花東縱谷魚米之鄉
豐富的菜餚一字排開
在地放山雞、涼拌苦瓜沙拉佐肉醬、自栽自製有機豆腐、當歸葉炒蛋……
周媽媽很驕傲地說桌上所有食材都是村內小農栽種養殖的喔!

s驢行午餐.jpg

用餐的同時
Q彈軟綿透著油光的菜包也端上桌了!
周媽媽從剛剛蒸好的菜包中精選出前十美上桌
個個外觀端正、飽滿漂亮,相信這幾位佳麗應該都出自周媽媽之手
豆漿香氣和著清新柚香,樸實簡單又清雅的好味道
這一餐就這樣一路飽到天靈蓋
卻每一道都不想錯過

明里十三號驢行_120545.jpg


餐後趁著還有一些空檔可以在附近走走逛逛
被水田包圍著的民宿,緩慢、樸實……
就像是一個獨立不受外界紛擾的寧靜天地
時間在這裡彷彿靜止了……

明里十三號驢行周圍.jpg

臨別前,周媽媽笑盈盈送上一人一袋小禮物
是周爸爸經營的「玉山餅舖」手作的豆沙餅及地瓜餅
豆沙綿密,不甜不膩,非常好吃!

明里十三號驢行_132619.jpg

初次相見「明里」
空氣中早已聞不到菸草香,只有濃到化不開的人情味~

明里十三號驢行_114449.jpg

 

.—.—.—.—.—.—.—.—.

[ 明里13號 驢行鄉村民宿 ]
03-8831589/0916831589
花蓮縣富里鄉明里村1鄰13號
官網FB粉專

.—.—.—.—.—.—.—.—.

 

 

羅山有機村
大魚池與泥火山

Hline.png

 

告別了熱情的周媽媽母女
下一站我們要到一河之隔,位於秀姑巒溪之東的「羅山村」
由富里導覽解說班班長 馮心憲大哥 為我們解說羅山二三事

 

富里鄉羅山村,一個位於海岸山脈旁的小農村
當地居民有六成以上是客家族群

 

由於花東縱谷得天獨特的天然條件
擁有螺仔溪的獨立水源,以及海岸山脈的天然屏障
使羅山村具備了有機農業生產的先決條件
成為全台第一個有機農業村

羅山村_141656.jpg

 

馮大哥先帶領我們去羅山村落內的一處百年土角厝參觀
現在是由羅山社區發展協會籌備而成的「羅山社區小舖」
為全村居民提供一個自產自銷的農特產販售平台
今年初才正式開張
厝前廣闊的「門口埕」,則是社區居民舉辦活動的交流場所

羅山社區小舖_140807.jpg

仔細看這間土角厝的土牆表面佈滿了密密麻麻許許多多的小洞
看起來很像是金門戰地洋樓的彈孔遺跡

羅山社區小舖_135138.jpg
馮大哥說這是土蜂為了產卵而鑿洞築巢
土厝周遭也可見成千上萬隻蜂群齊聚飛舞
不過牠們並不會叮人,所以大可放心在這裡休憩遊覽

羅山社區小舖_135546.jpg

進到土角厝裡
裡頭販賣著羅山當地有機農特產品
或是社區媽媽的手工藝品

羅山社區小舖01.jpg

飲用一杯美味的手沖咖啡
邊聽馮大哥說著羅山村的人文歷史
也為接下來的羅山導覽掲開序曲~

羅山社區小舖02.jpg

 

接著我們前往羅山村的另一個著名景點
也就是特有的「泥火山」

羅山泥火山_144700.jpg
花東縱谷位於歐亞大陸版塊與菲律賓版塊交界處
因為後火山活動而形成的泥火山地質景觀是這裡的奇景

泥火山是地下溫泉攜泥噴出的特殊地景
台灣除了羅山之外,台東關山及屏東佳洛水都有這種獨特地形

 

下車之後,首先會先看到由斷層錯位形成的「羅山大魚池」
遠方則是懸垂於海岸山脈的「羅山瀑布」
垂掛在山壁之間,流水宣洩而下

羅山大魚池_142427.jpg
羅山瀑布位於螺仔溪上游,自東部海岸山脈西側奔騰而下
水質純淨甘美,是羅山村民重要的民生及水田灌溉用水
也是頗富盛名的遊憩區

 

羅山大魚池則是一個斷層自然湧水及因泥火山的泥漿堰塞而成的湖泊
現在則搭建景觀曲橋蜿蜒其中
成了居民與遊客的遊憩景點

羅山大魚池_142512n.jpg

跟著馮大哥的腳步繼續往設備完善的木棧道前進
我們找到了泥火山指標植物「鬯(ㄔㄤˋ)蕨」
很難想像吧!它其實是原生於海邊的溼生植物,卻能在山邊生長現蹤
就是因為泥火山從地底湧出,帶來海洋物質與鹽份,讓這些植物得以生存
是難能一見的保育類植物

羅山泥火山與鬯蕨.jpg

本來去程泥火山還亳無動靜
心想這回恐怕要鎩羽而歸了
回程時終於有幸看到泥火山出水口噗茲噗茲地冒著
總算沒有空手而回囉~

 

 

農家手作豆腐樂活體驗
泥巴水做的豆腐,能吃嗎?

Hline.png

 

羅山村的農家豆腐很特別
是用泥火山噴發的泥巴水來做豆腐喔!

大自然體驗農家_150629.jpg

負責解說的林小姐說這項技藝是日據時代她的阿公向日本人習得
雖然後來因食品技術的進步,讓這項工序差點消失在時代的洪流中
後來透過老一輩的有限記憶傳承,才又重現這獨特的泥火山豆腐

 

一般豆腐是用鹽滷或石膏作為凝固劑
羅山則是用泥火山噴發的溫泉水來製作豆腐
是完全天然、無化學添加物的天然凝固劑

 

你是不是也懷疑泥巴水怎麼拿來做豆腐?!難道不會吃得滿口泥嗎?
原來只要將泥火山水取回沉澱一周
就能得到上層的乾淨溫泉水
泥巴水有海的鹹味,是製作豆腐的最佳原料

s20180725_155740.jpg

「泥火山豆腐DIY」是由林家父女共同解說與示範
在簡單講解完泥火山豆腐的源由及豆腐DIY的程序之後
第一個步驟是體驗以傳統石磨將黃豆磨成豆汁

 

做豆腐的原料是選用自家栽種的非基改有機黃豆,林爸爸負責在豆磨間不時添加適當的水
推磨時看似簡單,但要推得順可是有訣竅的噢!
左推右拉、一推一拉之間,乳白色的豆汁便從轉動的石磨隙縫間緩緩流出
這就是早期最原始的做法
不過大家稍微體驗過後,剩下的豆子我們還是交給機器來完成吧!

 

接著將磨好的豆漿、豆渣一起入鍋煮沸,期間必須不斷用大鏟翻攪,以免底層煮焦了
煮沸後兩兩一組拉起棉布的四角,將豆渣過濾掉,就是最新鮮的豆漿了!

 

接著再將豆漿重新倒入鍋中續煮,這時加入泥火山鹵水當做凝固劑
豆漿就會開始成形,慢慢凝結成豆腐腦的樣子
最後倒入舖了紗布的方型豆腐模,仔細包覆後,蓋上模板
大家再以人力輪流在模板上均勻施壓,讓豆腐排掉多餘的水份
最後脫模倒置,紮實綿密的豆腐就完成囉!

泥火山豆腐DIY.jpg

接下來就是大快朵頤的時刻了!
農家已在餐廳備好剛剛製作而成的豆漿及豆腐
還準備了醬油膏、芥末醬、豆腐乳等各種調味料搭配豆腐食用

 

第一口當然要先品嚐手作豆腐真材實料的原始風味囉!
有別於一般市售豆腐的輕柔軟嫩,泥火山豆腐的質地比較硬、彈性和韌性也較強
口感也比較紮實飽滿
更重要的是豆味鮮明,即使不加調味料就很美味
入口就能感受到濃郁豆香
混合著天然的清甜及鹹味的溫潤口感,風味獨特令人印象深刻

 

而日曬手作的泥火山豆腐乳也是一品
味道濃郁,鹹甜微辣的口味 
搭配豆腐更是相得益彰

 

多虧了羅山村的農家村民們又重拾起這項技藝
才能讓這份差點失傳的獨特美味終得延續

泥火山豆腐.jpg

.—.—.—.—.—.—.—.—.

[ 大自然體驗農家 泥火山豆腐DIY ]
03-8821352
花蓮縣富里鄉羅山村12鄰58號
FB粉專

.—.—.—.—.—.—.—.—.

 

 

六十石山
傳說中的耶穌光與繁星點點

Hline.png

 

今晚,我們將夜宿六十石山
尋找夜空中最亮的一顆星

 

以往大家對於六十石(ㄕˊ/ㄉㄢˋ)山有兩種發音
但馮大哥說六十石山已經正名念法為"六十石(ㄕˊ)山"
大家不要再唸錯囉!

 

開車沿著蜿蜒山路,開到了六十石山
六十石山午後耶穌光是許多遊客趨之若鶩的美景
我們此行也為了追雲隙光
一路向上來到視野景觀最漂亮的「小瑞士觀景亭」
果然有幸一睹小瑞士耶穌光( 雲隙光 )大爆發的奇幻美景

六十石山耶穌光_174340.jpg

六十石山位在富里鄉竹田村東側海拔約800公尺的海岸山脈上
相較於其他過度開發的風景區,六十石山還保留著山區農家的質樸簡單
無邊無際如地毯般的金針花田,蜿蜒小路延綿,幾處民宅小屋錯落其中
這層巒疊翠的景致,無疑是一幅最寫實的自然田園畫作

六十石山小瑞士_173416.jpg

七月金針花期還未到
無緣見到滿開遍野金黃色的金針花海
只能看到幾株含苞未開的盛夏璀璨聊勝於無
但居高臨下俯瞰這綿延壯麗山谷及縱谷美景
卻也心滿意足~

六十石山金針花_174531.jpg

 

今晚入住的是「益順休閒農莊」
是閩式三合院的民宿

益順休閒農莊三合院.jpg

小老闆親切接待我們,也將六十石山的移民故事娓娓道來

門牌上的「雲閩」二字,是指「來自雲林縣的閩南人」
這裡的居民,絕大多數是民國48年發生八七水災之後,由雲林縣舉家遷居而來的閩南移民

六十石山雲閩門牌_063354.jpg

老老闆的父母親也是第一代移民的其中一戶
當時在這裡建的「起家厝」
到目前一家人都仍在居住使用中喔!

益順休閒農莊老厝_081040.jpg

我們稍作休息之後
就準備享用民宿為我們準備的豐盛晚餐了
民宿後方就有一個自家菜園
這些菜也都是自種的在地有機蔬菜喔!

益順休閒農莊晚餐_190504.jpg

六十石山的夜空沒有光害,是賞星的最佳景點
但今晚天相不佳,本來行前引頸企盼的觀星活動只得被迫取消

不過民宿小老闆林大哥仍然答應帶我們來場夜間解說導覽
看不到星星沒關係,六十石山的生態導覽一樣精釆可期
拿著手電筒,我們夜遊去!

六十石山夜間導覽_204153.jpg

沒有滿天星斗,但我們還是找到了夜空中最亮的那一顆星「火星」
再過幾天就是「火星衝」了,也就是火星距離地球最近的時間點
因此只用肉眼就可以清楚看到泛著橘紅色調的火星高掛天際

 

在六十石山除了金針花田,也有許多茶園
民宿小老闆第一站就帶我們去探訪茶園裡的小秘密—尋找「小綠葉蟬」
所謂「蜜香紅茶」,是指被小綠葉蟬咬過的茶葉,經過發酵後,會散發出自然的蜜香味
「小綠葉蟬」真的非常非常小
若非有PRO級的職人帶領,我們一定找不到牠們的

 

其間也找到竹節蟲,還看到站立在樹稍間休息的一對綠繡眼
明明是大近視的我還幸運找到了樹蛙,連忙呼喚大家快來看吶~
林大哥笑說我也可以去當導覽員了!

六十石山夜遊.jpg

結束了逸趣橫生的夜間導覽
今晚入住獨具風味的閩式三合院
我們很快便沉沉睡去!
明天一早還得早起追日呢~

益順休閒農莊客房_180134.jpg

 

.—.—.—.—.—.—.—.—.

[ 益順休閒農莊民宿 ]
03-8821123/03-8821513/0911-862363
花蓮縣富里鄉竹田村25鄰雲閩15號
官網FB粉專

.—.—.—.—.—.—.—.—.

 

 

▎因每人喜愛與體驗感受各有不同,所以僅供參考喔!
▎要是喜歡我的文章或者是想給我鼓勵,也可以給我一個大大的喜歡讓我知道喔!!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asah 的頭像
    sasah

    狐狸出走中

    sasa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